一、等截面現澆連續預應力孔道壓漿料現澆梁設計的基本資料及技術標準(武漢灌漿料、武漢壓漿料專業生產廠家武漢磊固實業有限公司)
1、常用的規范及資料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
《相關技術指導書》
OVM預應力錨具的相關資料(確定錨固端的錨具的間距尺寸、施工空間等)
2、設計安全等級高速公路上的大橋一般為一級;結構重要性系數取1.1;
其它預應力橋梁可均取二級;結構重要性系數取1.0;
3、環境類別我省按寒冷地區均取II類;影響鋼筋保護層尺寸,配筋圖及結構尺寸需注意。
4、材料
預應力孔道壓漿料連續梁一般取C50壓漿料、灌漿料,鋼筋混凝土連續梁一般取C40灌漿料、壓漿料。
預應力鋼筋一般取標準強度fpk =1860MPa的Φs15.2鋼絞線。張拉力一般取0.7~0.75fpk;
普通鋼筋除了部分防裂的鋼筋網及架立筋,一般全用II級鋼。
錨具參照OVM預應力群錨體系錨具設計,一側錨具變形量取6mm。
預應力孔道壓漿料、灌漿料現全采用塑料波紋管成孔,相應摩阻系數取0.15,偏差系數取0.0015;
以上影響預應力損失的計算。
二、等截面現澆連續梁設計尺寸擬定(長沙灌漿料、長沙壓漿料專業生產廠家磊固實業中國有限公司)
1、使用跨徑 (中跨) L≤50米;
2、邊中跨比 Lb/Lz=0.8~1.0;
3、梁高 h/Lz=1/15~1/25;一般取用1/20略高一點;
4、截面類型,以箱形截面為主;
5、細部尺寸
懸臂長度:≤4.0米;一般3.0米以下,3.0米以上需特殊設計;懸臂端部高度15~18cm;根部(計算確定),一般1/5~1/10懸臂長度,一般取用1/5~1/6。
箱寬:一般不大于7.0米;
頂板厚度:1/15~1/25腹板中距,一般22~28cm;近支點4~6米應漸變家后一般加厚10cm~15cm即可;
底板厚度22~28cm,常用25、27cm,主要受構造尺寸限制,布置底板鋼束的需要。近支點4~6米應漸變家后一般加厚10cm~15cm即可;
腹板厚度:跨中主要由構造確定,波紋管外徑+鋼束凈距+鋼束凈保護層。支點同時由構造及抗剪需要,滿足最小厚度需要(橋規P29第5.2.9條的規定)。邊支點受鋼束錨固平彎的需要,一般取60~85cm。
橫梁中橫梁受力需要,一般1.5~2.5米;
梁端橫梁一般1.0~1.4米;
根據規范第9.3.2條的規定,內半徑小于240米的曲線橋一般跨中加一道厚20~40cm的跨中橫梁;
加腋:上加腋 1:2~1:4;下加腋 1:0.5~1:2;一般用25×25cm;小跨徑并且箱較窄時可取20×20cm。
其它構造 泄水管 通風孔 間距3~5米左右。
施工天窗等強度封閉,微膨脹灌漿料、壓漿料。
三、 計算要點(南昌灌漿料、南昌壓漿料專業的供應商及廠家武漢磊固實業喲西安公司)
1、施工方法只考慮滿堂支架現澆施工,具體的施工周期應按施工時間確定,一般:
第一階段澆全橋預應力孔道壓漿料、灌漿料并張拉預應力束,時間可按壓漿料、灌漿料28天齡期,取28天;
第二階段澆混凝土鋪裝及防撞墻,時間3個月;
第三階段澆瀝青鋪裝時間為1年(考慮路基施工與路面施工的間隔)。
第四階段為橋博建議的按規范10年的徐變時間。
考慮預應力束分批張拉時,第一階段應細化。
2、預應力度,按交通部正在進行的預應力公路橋梁通用設計圖技術指導的精神,統一按全預應力結構設計;
3、橫向分布系數的確定,按姚齡森《橋梁工程》的計算方法,我們一般按車道數折減后提高1.15(考慮箱梁的偏載)作為橫向分布系數。
4、連續結構與簡支結構的最大區別在附加內力的計算上
基礎不均勻沉降 軟土2cm,一般土基1cm,巖石0.5cm,最不利組合;
溫度按通用規范非線性溫度梯度;同時考慮升溫及降溫。
5、箱梁的橫向分析
按橫向框架計算,可取1~2米跨中截面;按汽車(重車)活載橫向加載。
橫向分析時溫度取箱室內外溫差±10~15度(根據地區及跨徑)計算。
6、橫梁的計算
按蓋梁的計算方法,縱向計算的恒載反力分1/2加在腹板中心處,活載距離橫梁一半箱寬以外的內力分1/2直接加載在在腹板中心處,距離橫梁一半箱寬以內的內力橫向布載。
7、內側腹板半徑小于240米的連續箱梁應按曲線梁設計,最好用空間分析程序進行,橋博采用空間曲線梁格法,其抗彎、抗剪及使用階段的各項計算是沒有問題的,但其曲線梁的支反力計算完全錯誤,這在交通口的同行中是公認的,已發生多座采用橋博設計小半徑曲線梁而造成支座托空病害的橋梁。
8、注意有效翼緣分布寬度的計算按《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第4.2.3條。
四、計算結果查看要點(合肥灌漿料、合肥壓漿料專業的供應商及廠家--武漢磊固實業有限公司)
預應力連續梁需控制的因素主要參照《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第5~7章的相關條款。注意橋博程序不能自動完成極限承載能力抗剪強度驗算,一般情況采用相應的尺寸及箍筋可通過,特殊設計時需手算。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抗彎強度——即結構抗力與計算彎矩效應的比較;
2、短期效應組合抗裂驗算——拉應力及主拉應力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對于全預應力結構,全梁不得出現拉應力,但中支點梁頂處無法實現,一般可根據規范4.2.4條的規定對使用彎矩削峰后重新手算拉應力,我們一般控制不超過1.0MPa,同時橫梁側面截面的壓應力應大于0.5MPa。
3、持久狀況應力驗算——混凝土的最大壓應力應滿足規范規定,我們一般控制不超過15MPa(C50)。預應力鋼筋的最大拉應力應滿足規范規定。
4、最后一個施工階段結束后狀態的全梁的壓應力儲備控制截面不得小于4MPa,同時全梁應力應較均勻。武漢灌漿料武漢壓漿料